[社大轉學 1] 經驗分享

Shun
15 min readApr 24, 2021

--

因為想寫的東西太多了,原本計畫寫一篇完整的轉學經驗分享,但其中細節繁雜,最後深思熟慮決定列出幾點我覺得很重要的Transfer Survival Guide/Tips,內容大致上是我在美國社區大學兩年轉學的經驗 + 一些普遍在國外大學讀書方法。

簡述:社區大學是一個2+2的特殊轉學制度,透過這個制度,高中表現不理想的學生能夠開外掛到很頂尖的大學。筆者從台灣大學休學後、便來到美國加州的社區大學,本文也主要以加州的社區大學的轉學經驗為主。

1. 適合社區大學的學生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雖然是一條捷徑,它能夠幫助高中表現一般般的學生進到更高一級的學校、它能給原本基礎不好的學生多一點時間打下英文基礎/學科基礎,但是,走社大轉學這條路,說白了,就是美國高中四年的再延伸,如果你想透過社大轉學到頂尖大學,要做的準備跟高中生一模一樣:你需要維持GPA、課外活動、社團經歷、打工、科研…等等,社大裡的頂尖學生跟高中的頂尖學生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They just do it at a smaller scale, ~2 years),基本上除了SAT、AP這些制式化考試不需要再考一次外,其他都需要準備*。(*Certain Private schools still require SAT scores for transfers)

但是社區大學也是有其好處的,社區大學能給一些程度不錯、但目標不明確的學生一個緩步探索興趣的時間,也能給程度較差,需要多一點時間夯實基礎的學生慢慢學習的機會。

另一項社區大學的優勢是,如果你的目標是UC非常熱門的校系,也許社大能讓你更容易達成最終目標。舉例來說,Computer Science這個熱門科系,很多學校都視為Impacted Major or Requires Extra Screening Criteria

我曾在Reddit上見到分享例子是,某個學生高中畢業即申請到UCSD Undecided,他想讀Computer Science,但是校內轉系的難度太高了,UCSD的Counselor竟然直接建議他休學去外面讀社大,兩年後再轉回來,那個學生照做之後也成功在兩年後進到別間更好的學校讀CS Major,而他回顧,如果他當初留在UCSD,按照學校的政策,因為CS實在太熱門了,(近幾年開始)是用抽籤決定的,他完全沒有把握能夠轉系成功,也許他最後就在其他科系裡面將就選擇,反而會讀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同樣的情況在柏克萊Undeclare學生中也出現了,知名的CS61系列課程更是學生的痛苦來源

這則分享跟我的實際經驗是完全相符的,很多Undecided學生會一路抱持著未知,直到Declare Major為止,而像UC這種大學校,Lower Division的重要大課,像是Calculus、Intro Programming動輒數百人甚至上千,而且極為熱門,同儕之間的競爭非常的激烈,我見過Undecided同學拿了B+的成績卻寧可哀求老師Fail他,因為拿F的話可以重修拿A,B+卻是死死的3.0GPA,種種荒唐行徑直指制度的複雜與不公,有時候社大反而是相對輕鬆的選擇。

總地來說,適合社區大學的學生大多數是以下幾類:

  1. 有經濟方面考量的學生
  2. 沒申請到理想大學的學生
  3. 高中表現不佳,想要重新來過的學生
  4. 有明確興趣的非典型學生
  5. 有明確科系方向而且想讀更好的學校的學生
隨手做了一張圖 其實不一定所有學生都適合社區大學

2. 選擇(合適的)轉學目標

在加州,社大轉學生一般的目標都是以下兩個系統的學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11間學校(以下簡稱UC),以及California Sate University的20多間學校(以下簡稱CSU)。

UC系列的學校一般都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研究型大學,之於台灣大概就是台清交等級的綜合型大學,各間UC彼此獨立運作,但又有一定程度的合作,美國排名大多在前五十左右,在加州,最有名的兩間學校Berkeley和UCLA在美國以致全球都是受推崇的頂尖學術研究機構,其餘十數間在數個領域也有各自的強項,也是台灣頂尖的畢業生來美讀研的首選,本質上這數十間UC雖然各種科系都有,但有些又各有強項,例如老字號Berkeley的Engineering和Business School極受企業喜愛、UC Davis是許多想讀獸醫學生的目標、UCLA的Health Science結合自身醫院的資源也是學生之間很熱門的目標、UC Santa Barabara在華裔校監楊祖佑的領軍下這幾年異軍突起,從原本的中段UC一路成為前段的強者。不過,某種程度上,這些學校優異的研究表現與本科生其實沒有直接關係,畢竟UC系列是政府資金援助,本科師生比上面絕對沒辦法比擬私校,Lower Division課程經常有1:300學生的大課堂,甚至多數課程都在1:50左右,雖然這是國際大勢所趨(頂尖私校也有這種把教學資源留到Upper Division的趨勢)但如果壹心嚮往小而巧的教學的話,也許該考慮Private School 或 Liberal Arts College。

CSU則是加州本地的州立大學,這些學校普遍沒有研究所,而且本科的科系則標榜會有比UC更多的實作機會。一些UC沒有的科系也能在這裡找到,像是很多Premed Student會考慮的Health Science、Kinesiology、Nursing在UC就會非常競爭。其中,CSU裏熱門的科系例如Cal Poly的Engineering的畢業生企業眼中是不輸給任何UC學生,含金量也相當的高,SJSU因為地理位置、alumni夠多,就算在台灣也很有聲量。就讀CSU的優點是學費比較便宜,而且競爭相對沒UC那麼激烈,筆者就有同學從高中開始成績便非常優異,但因為學費考量而選擇讀Community College的Biology,並決定轉學到CSU,在學期間他不只在醫院Volunteer、在Medical Office做Medical scribing還拿到EMT相關執照,並且一路維持4.0 GPA轉到Cal State Fullerton,現在正努力申請Medical School,這過程中因為選擇離家近的CC、CSU就讀,學費上一毛錢都沒有花到,還將打工的錢存下來以供自己讀醫學院。

總而言之,不論你的選擇是直接進去UC、先到CC過水、或是本地的CSU,其實只要心態正確,都是好選擇。

題外話,筆者曾經考慮過轉學到私立學校,也申請了USC和Cornell這兩所私立學校,當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選擇私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般來說私校與公立學校的差異大多發生在大學前兩年的大學生活以及Networking,選擇Community College某種程度上就是放棄了Freshman Year Experience,所以大三轉進私立學校其實效益不大,不僅轉學的同儕相對較少,得自己花心力適應,一班私立學校除非有大量收轉學生的經驗,不然對於轉學的相對配套措施都不算特別好(各UC幾乎都有Transfor Office提供轉學生諮詢與適應轉學生活)所以考慮轉私校的學生這方面得自己衡量。

3. 儘早規劃轉學

進入社大就讀跟直接進入四年制大學有一項很大的差異,那就是對於科系完全沒有限制,一般社區大學僅會要求學生填寫Proposed Major,而且是完全沒有強制性的,美國大學的選課自由度在社區大學也是完全體現。基本上大致確定你想轉學的方向之後,所有課程都是自己安排的,學校完全不會有任何選課限制,這時,有個非常重要的網站可以參考就是Assist.org(針對加州的大學)這個網站上有把加州各個大學的科系Articulation Agreement詳細條列出來。

筆者自己在社大選擇主攻Computer Science,並以轉學到各大UC的CS Major為目標。在課程安排方面,有一項比較艱難的點就是,我當時為了滿足所有UC的Course Articulation,而把每一間學校要求的課程都安排上了,因此,我在選課的時候得將各校所要求的課全部取交集,將每一間學校的課全都上完,這也造成自己在大學前兩年的所上的課比平常學生還多,加上為了滿足General Education,我在社大兩年總共修了88學分,相比於一般四年制大學的學生要求兩年60學分,我足足多上了快1/3的課。

下面這張是我憑印象打出我所修過的專業必修課,黑色是比較通俗、每間學校都要求的課,紅色是只有其中一間或兩間學要求的課。其中比較特殊的是因為每家UC對於學生該學的Programming Language各有不同,當時我讀的社大也為此開了許多相對應的課程,為了能夠申請多間學校,我得把每間大學要求的課都上過一次,因此,一堂Intro to Programming我總共上了三次,一次用Java學,一次用C++學,最後一次用Python(結果就是每一樣都學得不精哈哈),當然這是比較特殊的案例,如果是生物、化學或物理這種每間學校課程都很統一的情況,就比較沒有Articulation方面的問題,常見的狀況是可能某校會特別要求學生多上一堂American Politics/History,學生們就會為了能進那間學校而去多上那一堂課。就我身邊各種Major的轉學朋友而言,平均而言會因為要申請的校系不同而多上1–3堂課不等,這方面就需要學生儘早安排,多找Councelor聊聊,讓自己有餘韻可以盡可能滿足多間學校/多個科系的要求。

圖僅供參考,相關規定每校、每年都有些許改變。

4. 找到適合自己的群體(適當交友)

寫在這裡可能有點奇怪,不過其實社區大學歸根究底是給社區人士學習的地方,所以很多社大真的龍蛇雜處,從超齡的天才小學生跑來先修微積分學到社區老人集體學英文、退伍軍人回學校二次就讀等等,社區大學應該是在美國能找到群體跨度最大的地方。

普遍留學生會就讀的社區大學一般都是有國際合作經驗的大學校,也都在華人較多的社區,像是北加州灣區、大洛杉磯地區、西雅圖郊區等等,我在兩三間不同社大拿課之後的經驗是,有些社大真的是「社區的大學」,提供很多例如烹飪課、護髮護膚、甚至駕訓課,而另外還有一些社區大學,因為地緣關係,成為留學生聚集的「轉學名校」,例如De Anza、FootHill、LA的Santa Monica College、橘郡的Irvine Valley College等等,而如果你就讀的社大在社些轉學為主的話那就要小心另一種學生了。

就我在社區大學就讀的經驗,這些「轉學名校」裡面強者固然不少,但相對的,因為很多學生是由代辦介紹過來就讀,又或者輾轉從別的管道進來(像是大學被退學)總而言之,相對會出現更多願意不擇手段的學生,但總而言之,社大整體的讀書風氣好壞,還是看你來往的群體。

筆者經驗是,社區大學的作弊比例非常高,很多學生會為了考試而不擇手段,槍手代寫、代考都層出不窮,可能整學期在你旁邊的同學到期末突然換了一個面孔前來考試,又或者在群組間流竄的代寫小幫手,從幾十美金的小作業到大型作業動輒幾百美金都有。甚至有全套服務幫您代上整學期的課程,以學分計價,我在社大就曾經認識某同學全套微積分+線性代數、英文寫作全都是槍手代上,最後竟也成功轉學到某高排名UC。

當然不是說同樣的情形不會出現在其他大學,其實不管任何學校,人性使然,都會有學生做出類似的舉動,只是在社區大學,要找到一群在學習上有共同目標的朋友會比在普通大學還難一些些,很多人難免陷入來自同鄉或是單純的Peer Pressure,而學習到不良的習慣。

另一方面,其實社大裡面前段的學生還是非常強的,我在就讀期間,就曾經遇過一些學生高中就申請上UC,但因為經濟考量,又或者其他因素,想來社區大學重新來過、更上一層樓的學生。也有在中國國內是211名校的學生,程度非常頂尖,也跟我們一同奮鬥著。另外一外令我動容的是一個曾申請上Vanderbilt的同學,因為不想增添家裡負擔,而選擇自己打工賺錢在社大就讀,半年後他轉到School 42,現在正在創業的路上。

一些能找到共同目標方法的群體像是:
(1) Honor’s Program, Student Government:這類的團體通常能找到比較有拼勁的學生,會參加這這類團體的學生大多數有較明確的目標,而且志向普遍都滿遠大的。
(2) Academic Related Clubs, Preprofessional Societies:這類的團體通常都有共同的興趣,像是想申請醫學院、喜歡Engineering或是科系相關的興趣,通常在這裡可以找到目標相似的夥伴,而且可以接觸到一些課內沒辦法接觸到的東西。

5. 選課很競爭嗎? 選對課讓你上天堂

進到社大之前我就曾經問過轉學的學長姐,得到的答案各有不同:有的人說熱門的課程很難搶,每次開學都得排隊Waitlist不同的課,有人則說其實還好,選好教授,早點安排課表就好。

就我自己的經驗下來,其實基本必備的Ratemyprofessor掌握好,多交朋友、多問別人修課的心得,其實在社大拿課不會到特別競爭。而且社大是有提供網課的(在COVID之前就有了),網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自己安排進度,我就曾經在一個學期拿到28學分,這其中有10學分的網課讓我可以更方便 allocate my own time。

如果剛進社大、或者高中生想趁暑假提早先修課的話,以下是幾個我覺得不論如何都該早點上的課,這些課大多能同時滿足GE和Major Requirements,算是剛開始修課時CP值比較高的選擇 ,如果中途轉換Major,這些課也還是能用:

US History, US Government

幾乎所有大學都會要求學生有上過一兩堂美國歷史,這堂課同時能滿大部分學校的GE要求,算是Universal Requirements ,所以非常有用。

Micro and Macro Economics, Psychology 1, Humanity 1, Anthropology 1, World History

我稱這些課為萬用GE,這些課普遍不難,通常是各科目Intro的第一堂課,這些課大多數能滿足GE Requirements。像是Econ也同時是很多商科同學的必修,所以修一堂,底兩次。又或者Psych同時能算Science 跟 Social Science兩區,也是在轉課的時候非常好用的課,所以這些萬用GE也是越早拿越好。

English or Academic Writing I & II

轉學必備的Academic Writing課,基本上所有學校不論學制都會要求學生有一年寫作課,由於需要上一整年,所以也是越快開始越好。

任何 Major Requirement要求的Math Sequence

通常數學課多是環環相扣,需要上完Prerequisite才能往下,因此越快開始越好。而且普遍台灣高中畢業生來美的數學能力都不差,常聽到Placement被安排到低階課程的原因都是看不懂英文的數學命題,所以數學課其實可以安排考試跳過。

6. 結語和一些心得分享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我在社區大學,不論是在就讀期間,或者是在轉學申請過程,都花了許多時間查了很多資料,因此對整個轉學的系統有很詳細的了解,在轉學後,希望能把一些之前所留下的經驗留下來。希望能讓後續學生少走一些冤枉路,這過程我學會幾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我覺得可以應用在很多放面:

  1. 學會怎麼自己看規範,多花點時間把內容詳細看懂:幾乎所有學校都會白紙黑字把所有的規定寫清楚,我在2020學年轉學,正巧碰上COVID爆發,當時很多成績規定、VISA、學校規範幾乎天天在改。為了確保自己能順利轉學,我每天都緊盯各大學的網站。來美國這段時間,已經習慣只要是學校發過的Email、Catalog、Anouncement通通都細讀,並且留存,如此才能確保自己的權益不會受損,也不錯過任何一個Deadline。
  2. 學會開口問,自己找資源:同樣在申請期間,不管網路上、學校裡,都有很多資源可以用,最重要的就是要開口問,並且主動要求。舉例來說,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Transfor Office,裡面其實提供很多資源,好笑的是留學生通常寧可相信外面花大錢找的留學代辦,而捨卻學校給的資源不用。我的經驗是,在跟很多不同的Counselor談過之後,我發現了幾個Counselor比較好,會從學生的視角主動為學生想,而且能提供有用的資訊,而後就固定找那幾個Counselor 談,而且學會貨比三家,每次的Event都去參加,多聽聽不同人的說法,看看能不能得到不同的見解,這些都對自己很有幫助。
  3. 學會怎麼寫Email:我在來到美國讀大學的第一年,自己覺得英文方面最大的突破其實不是來自於某堂課或作業,反而是在寫的各種郵件當中練起來的。從第一次需要寫信給教授的毫無頭緒,還需要上網找範例一個字一個字照打,到後來信手捻來,遇到事情就知道要找誰,信的內容要如何精簡、要如何修飾、提問等等,這中間經歷了很多磨練,每次遇到事情,比起在台灣時,總會想著自己解決,在這裡習慣養成了先去找資源,然後開口要了才有用。

最後,如果要用一句話說服別人社大的優點,榜單應該是一個直接(膚淺)的方式。舉我在社大身邊的台灣友人為例,這些人大多跟我相似背景,從台灣高中畢業,來美國留學,但比起普通大學我們選擇了社大,當然其中也有土生土長的ABC。當時的同學們幾乎全部上了心目中的大學,柏克萊、UCLA、南加大等等不勝枚舉(認真說,我統計過認識的台灣學生申請上頂尖學校的比例高得嚇人,大概90%進了前段的UC,幾乎沒有聽到任何人屈就於自己不想讀的學校)

--

--